第十一章 晋厉公 第22节 伯氏灭门(上)-《春秋之晋国风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伯宗一听,更来了兴趣,便又问道:“那你认为伯宗应该怎么建议国君呢?”

    车夫哈哈一笑道:“山有腐朽所以崩塌,这是自然现象,伯宗需要提出什么好建议啊?一切都是有法度的,比如山崩河竭,那国君就得离开寝宫,节约用度,轻车减从,撤除乐器,取消用兵。

    同时开展祭祀,救济百姓啊。这都是已经既定的,历来都是这样在做的,何必再商议什么对策?所以就算伯宗再有才德,他回去还能向国君建议什么新鲜的东西呢?”

    伯宗无限感慨,他更觉得这个车夫一定是隐居民间的人才,执意要邀请他一同去见国君,有意推荐车夫出仕。

    但车夫不同意:“大夫您看,小人这满满一车货物,我走了谁来管接下来的事?每个人都有他的职责,大夫还是不要勉强了。”

    伯宗后来另寻捷径到了绛都,将车夫说的这套话统统转述给了晋景公,晋景公恍然大悟,这不就是遇事别慌么?一切皆有法度,作为国君,严格依法依礼去做即可。

    晋景公十分信任伯宗,有意提拔他,给予他带兵立功的机会。公元前585年,由于宋国没有参加晋国主导的虫牢之盟,晋景公纠集了卫国、郑国以及部分狄人讨伐宋国,晋军便是以伯宗为帅、大夫夏阳说为副率军讨伐宋国。

    晋军进入卫国境内的鍼地时,副将夏阳说见卫军根本没有防备,便心痒起来,他建议伯宗袭击卫国,理由非常好笑:“虽然不能攻克卫国,但如果我们袭击卫国,一定能够多抓一些俘虏回去。”

    这个夏阳说后来也没见诸于史料,估计这算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春秋舞台上的表演了,想想看,这种人能够长久么?卫国是谁?是你晋国的盟国啊。这次出征的目的是谁?是宋国啊,而且卫国还是盟军哩,你夏阳说居然提出袭击自己的盟国?

    所以伯宗当时便严词拒绝道:“胡说!卫国因为相信晋国,所以军队驻扎在他们郊外而不加防守,如果袭击他们,这是丢弃信用。多抓了卫国俘虏有个毛用?你令我们晋国失去信义,以后国君还能够拿什么去获得诸侯的拥护?”

    可以说,如果不出意外,伯宗应该很快位列晋国卿级班子,他已经得到了晋景公的全面信任。连伯宗也都认为自己将很快得到提拔,不免有些得意起来。

    史料记载,伯宗夫人是一位仕智女性,她见伯宗常常直言不讳,盛气凌人,经常提醒伯宗:“小偷憎恶主人,百姓讨厌当官的。有人喜欢好人,也有人憎恨妒忌好人。你这样直言不讳,小人不会喜欢你,你小心若祸上身啊。”

    伯宗听了吗?听了,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伯宗仍旧我行我素。有一次,伯宗回到家,而带喜色。伯夫人问:“夫君今天为何这么高兴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