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嗯,这还差不多,去吧,不要停留太久,只要表达我们晋军也不愿意与楚军开战的意思即可。”荀林父嘱咐道。 魏锜走了,既然不是去挑战而去表达盟誓的,那就不带人了,魏锜也就一乘战车出发去楚营。 魏锜到了楚营,见到了楚庄王,大声道:“要打,那就趁早,别在这里磨叽好不好?” 这叫请人家来盟誓啊?这直接就是送上口头战书了喂。 魏锜心里头对荀林父恨得牙痒痒的:你个荀林父,想要带着大家当逃兵,不可能!想要剥夺大家立功的机会,不可能!你想要撤,老子偏偏逼得你不得不与楚国人打一场! 魏锜,如同赵氏兄弟、赵旃、先縠一样,他需要战功啊,因为他的魏氏家族,真的没落已经很久了。 魏倚的父亲魏犨本立下了大功,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江湖19年。好不容易回国,作为晋文公手下“五杰”之一,本可以光宗耀祖,谁知在伐曹一役中触犯军法被免职,从此魏氏便淡出了晋国政坛。 到后来,自己的大哥魏寿余献上苦肉计,赴秦国将现在的上军帅士会给召了回来,立下大功,也只是得到了一个将魏邑置换去翟邑的赏赐。 现在大哥不在了,魏家只剩下自己与兄弟魏颗,其他的先氏、赵氏、荀氏、栾氏、郤氏等等一个个家族牛气冲天的,魏氏至今还在默默无闻,这个态势必须改变。 象自己这样的勇士,只有在战场上,才是真正发光的时刻。 所以,魏锜也是主战派,正是因为晋营中有了象先縠、赵括、赵同、魏锜、赵旃等等这样的主战派存在,使荀林父他们虽然基本决定撤军,但仍旧是迟迟不敢撤的重要原因。 使荀林父不敢撤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楚庄王已经牢牢把握了局势,他不断激怒晋军主战派,使主战派的拥护力量越来越强。象魏锜,本来地位较低,在军中没有什么发言权,但此时也居然敢违逆中军元帅的意思,自行一套,目的就是引发两军大战! 第(2/3)页